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对口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教育两委工作要求,作为教育部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协作项目和市教育两委与青海帮扶协作和对口支援的组成部分,按照我校与青海民族大学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的有关内容,3月18日至26日,青海民族大学师范专业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培训班我校举办。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薛建华,党委副书记、校长马维胜,副校长王刚,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钟英华,副校长梁福成出席有关活动。青海民族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师范类学院负责同志30余人全程参加培训班。市教育两委和我校相关职能处室、学部(院)负责同志参加培训班座谈交流和有关活动。
开班式上,白海力代表市教育两委对青海民族大学培训班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天津与青海对口帮扶协作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天津的重大政治任务。天津市教育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坚决做到有站位、有感情、有措施、有成效,聚焦机制创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科研帮扶等,实现两地高校合作共赢。他强调,天津师范大学要充分发挥优势,与青海民族大学就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夯实人才培养质量而开展深度交流协作。他对青海民族大学师范专业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培训班的举办提出明确要求,并就我市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进行了介绍。
结业式上,薛建华对天津师范大学长期以来给予青海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他表示,这次培训班的安排科学合理、服务周到细致,主题报告水平高、聚焦准,座谈交流深入、务实,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学习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青海民族大学参训学员一致感觉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他强调,青海民族大学十分珍惜此次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宝贵机会,希望能够通过长效合作,学习天津师大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搭建合作平台,密切两校联系。
马维胜在致辞中对青海民族大学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指出,此次青海民族大学党政代表团来津学习调研,与天津市多所高校共谋合作大计,并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师范专业创新发展能力培训班,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学习借鉴,推动青海民族大学进一步在师范认证、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合理定位、突出特色,提升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他强调,天津师范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诸多领域都是青海民族大学学习的标杆和榜样,参训学员要认真学习、虚心求教,戒骄戒躁,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钟英华致辞中对学校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代表学校对青海民族大学培训班全体学员来校表示欢迎,向青海民族大学扎根雪域高原、永葆教育初心的坚守和努力表示敬意。他指出,天津师范大学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交给学校的对口帮扶任务。此次青海民族大学培训班的举办,为推动两校合作交流迈出坚实一步,这是对学校的高度信任。青海民族大学各位领导、各位学员展现出自信开放、团结奉献的精神和扎实过硬的作风令人由衷钦佩。学校将以此次培训班的圆满举办为契机,倾心聚力、升级加力,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教师培养力度、人才培养质量、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与青海民族大学深入开展全方位合作,努力实现两校互利共赢、携手发展。
本次培训班为期9天,内容涵盖采取主题讲座、座谈交流、课程观摩、考察学习和小组研讨等形式。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领导干部创新发展能力建设,师范教育改革及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建设、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实验室建设等环节的典型经验,思政课建设、推进思政课改革的经验做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党建团学、干部人事管理、人才评价考核、干部选拔任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工作中的相关机制建设和做法等。
结业式上,学员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培训主题畅谈学习体会和收获,大家表示,此次培训政治强、层次高、视野广、理念新,通过培训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和深邃内涵,对于推动青海民族大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借鉴新理念、新经验,推进师范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院、学科、课程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我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两委对口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教育部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辐射作用,具体实施两校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两校将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本着“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按新时代“有站位、有感情、有措施、有成效”的合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两校学科专业建设、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特色学科与科研深度合作、完善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双方整体办学水平和实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